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校举行“六艺学者”聘任仪式

发布日期:2023-07-14    点击:

7月14日,学校“六艺学者”聘任仪式在长清校区贵宾接待室举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汪大伟、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乔晓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唐绪祥受聘为我校“六艺学者”。学校党委书记王晓娟,院长潘鲁生,副院长张艳霞,副院长韩世春,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许磊参加活动。

王晓娟代表学校向三位教授加入工艺美院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三位教授长期以来深耕公共艺术研究、非遗与民间美术、中国传统金属工艺领域,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共同受聘于我校,这既是工艺美院的荣光,也是全体师生的荣幸。

王晓娟指出,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强力突破,为学校事业发展夯实了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学校引进人才的决策非常正确,实施“六艺学者”人才工程成效显著。

王晓娟要求,一是将“六艺学者”人才工程打造成学校的“头号工程”。全面加强人才及团队培养提升,逐步建立层级清晰、目标明确的人才及团队培养体系和成长通道,充分激发整体人才队伍的活力。二是以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动能。要主动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方法,制定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人才管理服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各类人才和岗位特点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人才在不同专长上各尽其才。三是进一步强化人才服务意识。坚持以人才为本,变管理为服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大显身手,成就一番事业。

王晓娟强调,今年是学校建校50周年,当前,学校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关键期,希望三位教授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团队开展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培养学术团队和业务骨干,推动学校专业特色与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共同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潘鲁生为受聘学者颁发聘书。

汪大伟、乔晓光、唐绪祥先后发言。三位教授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受聘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六艺学者”,也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为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张艳霞宣读学校聘任决定。

韩世春主持仪式,并介绍受聘专家情况。

六艺学者团队成员、青年教师徐强作表态发言。

聘任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学校民艺博物馆,并在二楼书馆就博物馆建设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党委(学院)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六艺学者”团队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作者:王伟杰;校审:刘阳;复审:石龙潭;终审:韩文涛

【六艺学者简介

汪大伟,现任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副主席,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1978-1982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分别于1982年和1989年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获学士,硕士学位。1994赴日本大阪艺术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 、八届理事,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办第七届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会副任委员,上海市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第八届主席团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创会主席,《公共艺术》创刊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上海市领军人物称号。

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委会委员、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修订专家、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芬兰《卡莱瓦拉》协会外籍会员。曾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1982年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国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3年元月1日联合北京相关高校策划创立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青年文化遗产日”。2001年至2005年主持中国民间剪纸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民间文化守望者”提名奖,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获“第十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唐绪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传统工艺研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首饰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9年在北京服装学院组建、首创我国大学教育金工首饰专业,并建立了中国大学教育第一个金工首饰实验室,多年来坚持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将这些丰厚的社会资源纳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同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金工首饰教学实践中,坚持“学习传统,立足当代”的教学理念,为发展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Copyright ©202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题网站